到今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迎来了回归祖国第15个年头,与此同时,新一任香港特别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宣誓就任,新任行政长官的上任,为香港市民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和鼓舞。
在没担任行政长官时的梁先生已经是一名成功人士了,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不断进步才能成功”。这也真正鼓舞着香港基层社会里拼搏工作的人们,让他们看到,在没有官商背景的情况下,同样出身贫寒,从底层起步,通过不断打拼,最终事业有成。梁先生的成长之路正是许多香港市民希望走的路,充分体现了所谓的“狮子山下的精神”。 我们先来看看梁先生的一些人生经历吧:
梁振英小时候,当警察的父亲在山顶和礼宾府当差,薪金每月只有300多元,养一家5口人,难免捉襟见肘。更难的是,家里当时还有“远忧”:警察退休必须搬出警察宿舍,而退休警察不得申请公屋。为了贴补家用,更是为了将来能有居住之所,家里决定前去附近的胶花厂领胶花和玩具物料回家加工,靠自己的双手,为家里挣点钱。梁振英和姐姐、妹妹三兄妹都要参与其中帮忙。当时梁振英9岁,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胶花,每月挣取300多港元的收入。就这样一直做了3、4年,家里生活得以改善,并买了住房,终于熬过了做胶花的日子。“记得最后一次交完塑料花后,母亲将送花的最后一个袋子放入箱子收藏起来,说是要留给孙子。”——这是梁振英的第一堂人生课:不畏艰辛,自食其力。 青少年的艰辛还不仅于此。童年的深刻记忆还包括:为了节省车钱,步行个把小时上学;吃不起学校的伙食,回家吃午饭。1974年到1977年,梁振英赴英国留学,3年多时间里,他靠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他每周到快餐店打工3个晚上,每次6个半小时,回到宿舍时往往是凌晨了。和在香港一样,为了省几个车费,每天上学放学靠两条腿走上十多公里的路。 我认为所谓的“成功”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不一定做到梁先生这样的才叫做成功,也许能做到家庭生活无忧,家庭幸福和睦,家人身体健康也算是成功。但走上成功的道路往往有类似的地方,而在我们公司里面其实也有跟梁先生相似的“成功人士”。以下是我收听到的我司员工一些真人事例,下面以“他”来统称。
他,在未到我司工作之前,为生计,一天做两份工作,这种状态维持了好几年,直到来到我司工作,从一个普通的技术员做起,凭着对工作的高度负责,不断努力工作。他已在公司工作了10多个年头,他现在是某基层公司的副总经理。
他,只有小学学历,他起初只是一名机修人员。“不怕脏不怕累,努力肯干”是一名优秀维修工的专业品质,他做到了,而且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制造出一些适合当时生产需要的装卸工具,提高了装卸效率。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调到业务岗位上,其通过不断学习,积累经验,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带领基层公司创造出优越的成绩。他在公司工作超过40年,是港航集团发展壮大的见证人,他是某基层公司退休领导。
这只是我们公司众多“成功人士”中的例子,我相信,只要去发掘,你也可以找出你身边的“梁振英”,并且通过你的努力,不断学习,不怨天不尤人,你也可以能成为下一个“梁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