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湾港】
【中山港】
往事(征文)
来源:工会 陆卓茹 | 作者:zsshipping | 发布时间: 2012-10-24 | 3039 次浏览 | 分享到:
记港航集团发展历程的点点滴滴

 

在港航集团60周年到来之际,本人有幸作为一员,目睹它在发展历程中的足迹,那些点点滴滴的往事,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且为之骄傲。
首先是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而感到骄傲。我是80年代中加入企业的,当时,中山的国有企业屈指可数,省级企业就更加少了,只有4家,那就是原粤中船厂、中山糖厂、中山纸厂和我们企业。提起这4家省级企业,老中山人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真是响当当的名字。在那个年代,如果能进入这4家企业工作,可不容易,真是莫大的光荣啊!
199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把中山的企业推向了风口浪尖,用三年时间完成企业转制,能否经受住考验继续前进?很多企业纷纷转型合并,破产赎买,员工下岗、自找出路等,4家省级企业也逃避不了改革的步伐,先后进行了转制,然而,只有我们的企业一枝独秀,以“狼道精神”捕捉商机,冲破惊涛,展开臂榜,乘风破浪,大步前进,发展成为多个子公司的集团企业。如今,我们的企业将迎来60周年,却依旧动力十足地奋战在航运事业上,换发着新的活力,为中山的贸易运输发展服务,为建设和美幸福中山作出积极的贡献。我为我们企业的今天喝彩,为我们的企业而自豪,为我们的企业感到骄傲。
其次是企业的善举。企业把关爱员工、服务社会作为已任。早在50年代中,就建有员工宿舍、幼儿园、员工饭堂,有自己的电影机、图书室、健身室、乒乓球室,篮球场、还有海员歌舞厅,专门为员工服务,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安心工作。还设立了离退休人员管理办公室,为近1000位退休人员服务,为孤寡老人上门解决实际问题,企业在1992年就已经成立了扶老基金会,帮助有困难的退休老人和有特殊困难的员工解决燃眉之急。据统计,扶老基金会已支付慰问金100多万元。企业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每年,市举行的慈善万人行,我们积极捐款,勇跃参加游行,25年从未间断,为了积极响应,我们还主动请英,建造花车、派出醒狮队。记得有一次,是在1992年的农历初七,我们组织了80多人参加活动,下午 5点多就集中了,在西区富华道等候晚上8点15分举行的起步仪式,天下着毛毛细雨,寒意浓浓,但是,我们的热情高涨。董事长、公司领导和大家一起,统一穿着雪白蓝条的海员服,整齐地走在万人行的队伍中,格外的耀眼,特别招人,还有我们的醒狮队在队前开路,真是与众不同,路旁的观众不时发出了赞美的声音,听着走着,身为港航的一分子,那种感觉真是很荣耀,太自豪了,心想,能为慈善事业出力是无上的光荣,现在想想记忆犹新。我们的企业和员工就是这样,年复年地参与到各项震灾、抗洪、扶贫、助学、助困、助残等等的慈善捐款和活动中,不需张扬,只愿实实再再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
再是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翻开企业的历史,我们的工会组织是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已多次获得省、市、系统的肯定及“模范职工之家”称号的奖励,我们的员工也早在1956年就获得了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还有多位员工先后获得全国、省、市的劳模、先进生产工作者,全国、市人大代表、十杰市民、十杰青年、全国优秀工会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全国金锚奖等等的称号。
企业有健全的党、工、团组织网络,非常注重发挥它的作用,形成了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我的脑海里,有几件事特别难以忘怀,那就是:内河船队与港澳船队合并、解散客运船队、分流装卸女工班、总部东移中山港、幼儿园、中航一所、二所、燃料公司、物资公司、总公司分别进行的转制,在这几次重大的改革中,企业及时发挥了党支部、工会组织的优势力量,做好事前的宣传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依法周密地制定出分流安置的方案,确保了每一次改革的顺利进行。不论那一次改革,它关系企业的发展,关系员工的切身利益,涉及分流安置的员工少则10几人,多则就是近2000人,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不可估量的矛盾,尤其是总公司2000年的整体转制(全体员工),得以平稳过渡,没有一人上访,一人闹事,与党、政、工的密切配合,职代会的统一思想是密不可分的,并且得到了中山市总工会的认同。在发展的历程中,企业根据各个时期的情况,积极探索和开展符合自己实际的民主管理工作,转制前,每年召开1-2次职代会,已开了19届(2-4年一届),转制后,则以季度生产工作会、安全生产会、半年、年终总结会、企业发展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员工意见,统一思想,明确目标。
企业在70年代就开始了评先活动,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中有:先进生产工作者、十隹员工、最隹员工、优秀党员、优秀团员、五好女工等等,企业除了在经济给予奖励外,还组织他们外出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对他们的关爱。此外,为了激励员工“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工作”,近年,企业还拔出300多万专款,组织了近2000名员工及家属外出活动,让员工开阔视野,放松身心。在我们企业里,大家都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上下融洽,每年组织的“三八节”“五四青年节”“中秋节”“篮球赛”等等的员工活动,公司领导都一起参加与民同乐。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一次组织了500多名员工参加的休闲活动,11辆大巴车载着员工浩浩荡荡从早上6时出发,至晚上8时多活动结束,公司领导由始至终与员工同车、同吃,同游景区,一路上欢声笑语,不分彼此,愉快地渡过了一天。在我们企业,这样融合快乐的情景数不胜数。我想,正是有了这些和谐的土壤,孕育了港航人包容、善良的优秀品德,营造着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这些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还有就是有特色的文体活动。企业有自己的醒狮队、报刊、司徽、司歌,曾经还组织过二胡声乐队、拔河队、足球队、摄影爱好者队伍,这些都是企业在不同年代组织起来有自己特色的文体活动的真实写照,很让人回味和陶醉。据了解啊,醒狮队在60年代就已成立了,可了不起了,曾取得市比赛的第一名,最高技术的时候可以表演高台采青(3人表演,其中1人顶着一根3-4米高,约10公分直径的园柱,2人舞狮采青)、沙煲过桩、双狮共舞等,每逢大型活动均参加助兴,有不少单位、企业在开张及庆典的时候,也请我们的醒狮队助兴,特别的招人、喜庆。记得,企业在中山念堂举行第五届青年集体婚礼时,醒狮队在纪念堂的排坊前迎亲,10多辆载着新人的三轮车,在市民的祝福下,缓缓进入会场的情景,真是很隆重,太美妙了,让人回味。我们的拔河队啊,在80、90年代的时候是最鼎盛的,凡参加比赛均获冠、亚军。足球队就更棒了,曾代表中山市参加全国大型企业足球赛,获得了亚军和唯一的“体育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我们有一批摄影爱好的员工,企业专门邀请了多位香港大师进行授课,在多次参加市的比赛活动中,获得第一名的隹绩。我们的报刊呢,在80年代就有了,由于我们企业的特点流动性大,员工分散,难以集中,因此,企业就通过报刊的形式,将经营的情况,生产的动态向员工公开,让员工了解。在那个年代,要办一份报刊可不容易呢!全是人工操作的,操作的人除了会排版、会画画、文字要写的好外,还要会刻蜡纸和会印刷,不掌握这些技术是干不了的。刻蜡纸和印刷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有技巧和有耐心,一字一字地刻,一笔笔地刻图,刻完后,还是一张张地印刷,然后亮干,在这过程中如果出错了,就全功尽废,重新再来,就是这样我们坚持把报刊办好,把企业的信息传播到每条船舶,班组和员工中。公司领导很重视,给予了大力的支持,还亲自提笔为报刊题字,目前我们有批热心的通信员,为办好报刊而共同努力。在90年代我们就有自己的司徽和司歌了,全都是员工自己创造的,司歌里的歌词还是公司领导亲自填写的,他高度地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员工的工作、生活概括在歌词中,激励员工努力地工作,好好地生活,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每当我唱着这首歌的时候,有一种特别亲切、特别昂扬的感觉,仿佛就在其中。
说起唱歌,我又联想起一次参加全市的合唱比赛,让我特别的难忘,那是1991年,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中山市组织了市、各镇区、企业参加的合唱比赛,我们组织了一支80多人组成的合唱队,为了不影响生产,我们利用晚上和休息的时间进行排练,尽管工作有多忙多累,大家毫无怨言,为了队伍整齐,我们专门到广州订购了一批海员服装,以展现我们港航人的精神风貌,大家可团结了,很认真地排练,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一定要把歌唱好,唱出航港人对党的热爱,就是这样,经过层层的角逐,我们终于冲进了在中山纪念堂举行的决赛,能够参加决赛真是不容易啊!基本上都是机关的队伍。决赛的时候,我们队一上场,就响起了阵阵的喝彩声,我们的服装,队伍的整齐,还有雄壮有力的歌声,都是无可相比的,最后,我们获得了“优胜奖”,虽然不是前三甲,但真是很了不起了,有的队还得不到奖呢!大家很兴奋,在员工们喜悦的目光中,我看到了团结的力量,看到了港航人的精神。
这些有特色的文体活动,激发了员工对企业的热爱,鼓舞了员工奋发向上的斗志,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是我们企业的宝贵财富,相信,它将继续激励我们向着新的目标前进。